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澄清台北通個資與實聯資料保管之疑慮

  • 發布機關:臺北市政府資訊局
  • 聯絡人:數據治理中心 吳惠卿
  • 聯絡資訊:02-27208889分機8582

  有關議員質詢「台北通因防疫取5,000萬筆個資」及「大數據中心建置」,資訊局特此澄清:
     
       台北通實聯制係遵循衛福部疾管署公布之實聯制措施指引辦理,並已被納入中央整合疫調的架構中,因而比照1922簡訊實聯制模式,僅記錄手機號碼、場所編號與時間,民眾在掃碼實聯登記時,加密封存本府市政雲平台,28天後即刪除,僅供防疫目的使用。議員所稱5,000萬筆資料,係累計台北通自110年5月上線以所有使用實聯登記的筆數,其意義等同中央1922簡訊實聯制累積掃碼之數十億筆資料,然實聯資料28天即銷毀,市府與中央均未保存歷史資料,故市府並未保有5,000萬防疫個資。
 
       由於採用台北通實聯登記無須支付簡訊費用,以台北通累計使用實聯登記之5,000萬筆計算,節省近千餘萬元公帑,減緩中央相關簡訊實聯制預算的壓力,因此在這鼓勵民眾應該多採用台北通進行實聯登記。

       台北通為本府開發之整合式服務APP,功能包含卡證整合、市政服務、規費查繳及特約優惠等,以市民會員卡的身分核實為基礎,故註冊採較嚴謹的實名認證,目前註冊人數174萬餘筆,民眾可依需求自由選擇申辦加入與否,其中個資之蒐集、處理與利用完全依照「個人資料保護法」規定辦理。
  
       至於台北通介接其它服務或系統時,個資使用相當嚴謹並使用前須取得民眾授權,例如台北通介接中央1922疫苗預約系統,會取得民眾個資授權同意書之確認,始得介接到預約系統,絕不會有無限授權之問題。
 
       另臺北大數據中心成立,其功能及目的係為提升市政服務而設,資料分析僅於市府內部輔助決策使用;而資料開放也會依中央國發會的規範為基準,若涉及個資則必須去識別化後才能開放,絕不會對外販售民眾個資之疑慮。
 
  而本府市政大樓B1空間,係做為複合式機房與資料研析中心,未來大數據中心之運作將採「去中心化」模式,故不會有集中式戰情室或控管中心(IOC)的編制,資料分析模型及城市運行儀表板將透過多元載具呈現,將資訊直接派送到每個行動決策中心,不受限於時間、地點,提供即時觀點以支援循證式決策。
 
本府對科技創新與資料治理十分重視,在城市的數位轉型中,除降低創新衍生的風險外,市長特別指示成立「資料治理委員會」建立個資保護框架,讓資料加值應用立基於個資保護基礎之上,逐步邁向以資料驅動的城市治理。